大姨妈老是“乱来”,月经每次量多得用“大河向东流”都不为过,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,究竟怎么回事?
什么是月经过多?月经过多是指月经期出血量明显超过正常范围(通常超过80ml),或出现频繁更换卫生巾/棉条(1-2小时需更换)、大量血块、持续时间超过7天等情况,可能伴随贫血、乏力等症状。
南昌贡方堂中医妇科专家陈顺涛表示,月经过多有多种因素造成。
不同年龄、生理阶段的女性,发生月经量过多的原因也各不相同,子宫肌瘤、妇科炎症会导致月经量大,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也会导致月经量大,并伴有严重的痛经。
某些血液病影响凝血,如血小板减少症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白血病等也会导致月经失调及月经量多。
经血过多,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、环境改变、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。经血长期过多会引起贫血。
展开剩余75%但有人可能问,如果是大血块,是否表示身体有异常呢?
如果一次性出血稍多,或者血液在阴道内蓄积,都容易产生相对大块的血块。只要月经的总失血量在身体承受的范围内,即便偶尔出现大血块也不必担心。
还有些女性看到经血或者血块发暗、发黑,担心这是疾病的征兆,这些情况其实也不需要过分害怕。
所以,暗一点、黑一点的血块只不过是在阴道内多待了一会儿,并不代表身体有什么疾病。临床上也常常根据阴道流血的颜色,判断是新鲜出血还是既往的陈旧性出血。
中医认为,遇到崩漏,原则上急则治其标,首先应当是止血,堵漏思维,先把漏洞堵上;其次再去治本,思路就是补气、固肾、健脾。
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个临床会用到的具体方法:
第一个,面对有些一直血流不止的情况,肯定不能放任不管,还是要先应急止住,再养护。
这种情况下,临床比较好的验方是张锡纯的【固冲汤】,其中有炒白术、龙骨、生黄芪、牡蛎、山萸肉、白芍、海螵蛸、茜草、棕边炭、五倍子。
这个方子之所以用的多,就是因为其中的用药都是有很强的收涩之力的,尤其在止血上有很好的效果。
第二个,针对气虚型的患者,最重要的就是要补足气,让气去管控好血液,这就可以用到一个【固气汤】。
这个方中,主要用到了白术、熟地、人参、当归、茯苓、山茱萸、杜仲、远志、五味子、炙甘草。
这些用药都是非常好的补气血的,而且很养阴,既补肝气又补肾气,能够很好的养好气,这样就有力量固摄好血液。
第三个,针对血热型的血崩问题,则会用到黄芩、白芍、香附、黄柏、龟板、春根皮等药,这些主要就是负责清血热的,以此达到止血的目的。
而要是因为情绪问题,出现的肝郁型血崩,则需要平肝解郁,稳固肝的疏泄、藏血的功能,例如白芍、柴胡、丹皮、生地、黑芥穗等都是很好的用药。
总的来说呢,月经血崩问题其实就是身体能量失调的表现,需要我们及时协助进行调整,止血是必要的,但肯定不能只想着止血就完了,后续的调理更是至关重要。
医案张某,女,41岁。
初诊:本月突然月经量大如崩,每天需要用掉一整包的卫生巾,经色发暗,且多血块,已经持续半个多月了,导致最近乏力头晕。患者平时月经规律,但容易腰部酸困,两侧小腹隐痛,白带有异味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象沉细无力。
辨证:属于典型的脾肾阳虚,气不固血,致血溢脉外,且阳虚易致寒凝血瘀,所以出现经色发暗,且多血块。
治法:本应温补脾肾,但由于患者经量过多,如不及时止血,恐气随血脱而致亡阳。根据中医“急则治其标” 的原则。
处方:当归15g,白芍50g,山药40g,乌梅15g,地榆炭15g,海螵蛸20g,三七粉3g(分冲),冬瓜子15g,5付。
后微信回访,月经已经完全干净了。
发布于:江西省倍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